2016年3月的AlphaGo與李世石的圍棋大戰,讓人們把目光再次吸引到人工智能領域,在未來還有哪些值得營銷人該關注哪些領域?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才能做到吸金又吸睛?
1、各種R(AR、VR、MR)
在噴發的市場里,各種R的火熱不是沒有理由。作為科技公司用以瓦解現有產業從而催生新的產業,可以預見,2016年將成為消費者真正注意到各種R的一年:過去兩年有共225筆風投總價值35億美元被投入VR/AR領域。從2014年6月至今,谷歌已經分發了200萬套谷歌Cardboard,以推動VR的普及。
什么是VR
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顧名思義,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可以模擬使用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感受,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就相當于電影里主人公的所有感官感覺copy一份給你了。
什么是AR
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簡稱AR)。也被稱之為混合現實。它通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至今,AR其實一直都不溫不火,最大的原因還是設備問題,AR所需的影像采集和顯示設備會使得體驗非常糟糕,而Google眼鏡則比較完美的解決了笨重的設備所帶來的體驗問題。
什么是MR
混合現實(Mixreality,簡稱MR)。既包括增強現實和增強虛擬,指的是合并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可視化環境。在新的可視化環境里物理和數字對象共存,并實時互動。這里有一個“3D注冊”的概念,就是現實世界的物體要注冊到MR系統里,這樣虛擬對象才可以跟現實對象互動。
說實話,個人覺得這些R在中國近兩年都火不了,其實這種技術類似于操作系統,除了解決本身技術障礙和開發成本的問題,還要考慮應用開發生態和用戶培養的問題,只不過大家多了解一下還是好事。
2、H5
從2014年初至今,H5已經從成長、爆發到歸于理性。技術的成熟大大提升了H5的產出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從一開始拼技術、拼酷炫的展現形式,到如今拼創意、拼內容。此外,張小龍宣布的應用號即將啟動,則意味著H5將很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從內容和廣告的載體,延伸到服務和功能的載體。
3、BI
商業智能簡單來說就是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產品化產物。由于需要跟業務緊密結合,所以商業智能產品其實很難完全標準化,有一定的定制化成本,但其對于企業商業活動所帶來的效果監測優化和效率提升,有著不可小看的作用。Garner預測2020年全球BI營收規模可達131億美元,屆時BI將影響75%的互聯網用戶。以下列舉BI具體到公司業務上的幾大應用:
標準報告:歷史活動和數據的記錄。
電子表格分析:分析標準電子數據表格,做出商業活動的效果評估和預測。
自定義數據查詢:使用者可基于特定需求自定義數據查詢功能,滿足不同職務和部門對數據的需求。
可視化工具:通過可視化的圖形表達,幫助使用者理解數據,提高效率。
實時監測儀表盤:實時監測各種活動數據的表現情況,便于活動過程管理。
績效管理:制定計劃并確保各大活動按照預想的目標效果執行。
預測建模:基于歷史數據分析建立預測效果的模型。
數據挖掘:在大量數據中挖掘數據行為模式和相關度。
4、SCRM
首先,簡單說明一下CRM到SCRM的演變和區別:
最初的最初,
customer是一個郵件地址/電話。
CRM讓銷售做這樣的事:建立目標客戶列表,通過各種方式接觸,記錄信息并一對一跟進。
這個階段的CRM,是一個個銷售人員各自桌面的管理軟件,一般來說相互的數據是獨立的。

后來,
隨著各種軟件和監測技術的發展,CRM中的客戶數據變得復雜起來,不單單是名字、電話、職務,還有各種網絡和軟件行為數據,這使得CRM數據庫里的客戶更像一個具體的人。不過對于客戶而言,跟他建立聯系的依然是某個銷售人員。

后來的后來,
有了、微博、微信……客戶變成了活生生的“好友”,他們不爽會罵你,感動了也會把你安利給朋友,品牌和客戶之間的關系管理不再是單純的數據記錄和管理,真正成為了帶有某種情感聯系的關系維護。

CRM→SCRM,
從技術層面講就是加入了“基于社交關系鏈的行為數據”作為關系管理變量,具體來說就是讓你更加了解客戶和他的關系鏈,從而挖掘更大的顧客價值并產生鏈式傳播,類似現實中的朋友關系的維護,你其實跟某人的關系是基于一個共同的圈子,而一個圈子會讓你進入另一個圈子。
5、InfluencerMarketing影響者營銷
Influencer
Influencer指的是那些能影響人們作出行動決策的人,注重實效性而不是媒體屬性。
當然這個概念在國外一直都很流行,國內流行的概念是大號、KOL。微博大V、明星、草根大號,這些都屬于KOL,也是 Influencer。當時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找了一個大號幫你發廣告和促銷,這或許更像媒介采購,無非就是軟文和硬廣的區別。
InfluenerMarketing,強調的是體驗+傳播,所謂的影響者首先應該是你的目標受眾,然后才是影響力。他們不是坐擁百萬粉絲的大V,可能只是生活中受圈子朋友信任的人,找到他們→邀請體驗→二次傳播,而不是花錢買廣告。對于一些產品很好但推廣資金尚不充足的品牌,這會是投入產出最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