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的內容帶來卓越的客戶體驗和業務優勢
受大環境的影響,流量紅利的逐漸退卻,互聯網用戶增長也變得越來越有難度。品牌的長尾效應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則是專業性的內容營銷。
數字化時代的內容營銷不同于以往傳統的“群發式”內容模式,更加關注對客戶的精細化內容運營,拆分的更細一點也就是說,企業要有完整的用戶生命周期模型策略,在用戶新增、流失、召回等環節都要做到內容精細化。

在此研究報告的基礎上,在今天和未來實現個性化內容的關鍵成功因素是什么?我們總結出以下三點:
內容溯源管理
以往“群發式”內容模式,內容面向廣大用戶,不僅效率低、轉化差,也無法量化不同內容類型的效果。因此,數字化時代,內容溯源能力對內容營銷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對內容進行持續性的監測,讓所有的內容都可溯源、可監測、可分析、可利用,變成企業自身的內容資產。
具體方式可通過埋點、API、設置可追蹤參數等手段,企業可以實時監測客戶是看到哪個內容過來的咨詢的?從哪個推廣渠道進來的線索?實現對內容效果的監測,知道客戶的轉化動作,是來自于什么時間什么平臺的什么內容。
比如,在用戶拉新中,不僅要分析渠道客戶體量,還要分析通過哪些關鍵詞搜索過來的客戶多,不同的關鍵詞也會做A/Btest內容。因此,做好內容化的溯源管理是個性化的基石。
內容標簽管理
簡單來說就是分析用戶喜歡看的文章類型,得到用戶的興趣偏好,在這樣的基礎上,對用戶進行內容的個性化推薦和push推送,來有效促進app的活躍并拉長用戶生命周期。
內容標簽管理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兩步走:
一是給文章進行分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給文章打標簽。
二是給用戶打標簽,也就是用戶閱讀了哪些類型的文章,相應的就會獲取到自己的興趣偏好標簽。比如我愛看科技類型的文章,那我便有極大的可能被打上科技的資訊標簽。
具體的內容標簽類型,還是要以業務為驅動,無論是對產品的拉新,促活還是留存,都應具有整體和針對性的內容策略,貼合用戶生命周期,最終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內容生命周期管理
個性化的內容訂閱正在成為內容營銷的新風口,改變了以往吃“大鍋飯”模式,轉而關注內容與用戶之間的“真實需求”。而要想實現根據客戶生命周期實現內容的精準運營,底層邏輯則是通過三個步驟:
-
一是對客戶數據的清洗,統一全渠道客戶數據,識別OneID
-
二是客戶標簽,將客戶互動的關鍵節點打上相應的標簽,分析客戶產品/內容偏好
-
三是客戶畫像的建構,基于(動態+靜態)的畫像,給客戶推送個性化的內容

那么,具體到落地實操中,企業如何實施內容個性化升級?
一是定私域。在B端營銷中,微信/企微/視頻號/社群是常見的私域場景,確定了私域場景,下一步就是利用個性化內容去做用戶旅程設計、用戶交互設計、培育轉化成交路徑設計。
二是定場景。比如在公眾號,可以搭建數字化微站,承載多元化內容物料,如產品資料/解決方案/白皮書等,將數字化微站放在不同渠道,并通過渠道活碼, 將用戶行為數據做好溯源,實現不同渠道不同內容的洞察。
三是定數字化觸點。內容分散在不同入口,所以要首先確定用戶與企業接觸的關鍵內容觸點,通過對內容下載/瀏覽/觀看等行為監測,獲取用戶行為,為后面的內容個性化營銷奠定基礎。
四是定內容策略。以上都是點狀物的呈現,而客戶實際上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內容需求,因此,要建立全鏈路的內容運營策略,考慮留資設計、運營流程設計等階段。

例如,在微信關注場景中,首先,要梳理不同的關注來源,再做不同的場景內容回復。在常見的活動關注場景下,則可以重點引導用戶參與現場的抽獎活動或問卷調查,或者下載活動中相關的資料文檔,使之產生留資行為。
五是定物料。定好觸點、布局好入口、搭建好了策略及流程。最后,就是將這些場景需要的所有物料,進行梳理,并進行輸出。包括內容體系物料、交互物料、觸點物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