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澳大利亞農業可從礦業學到什么
Date:2016-11-14 10:14:41

澳華財經在線 11月14日訊 澳大利亞的農業土地外資持有水平過高,還是過低,仍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人們的情緒有時很激越——這是難免的,因為農地與食品安全關聯緊密。
如果要發揮“供養世界”的潛力,澳大利亞農業領域需要大規模投資,不過,目前從澳洲本地很難拿出這些資金。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外國投資是需求所在,但也問題多多,農地銷售案受到高度關注,并且為一些公眾所抵制。如何打破這種困局與難題?或許,現在是時候農業向澳洲經濟的另一個領域“取經”。
近幾十年來,礦業支撐澳大利亞走向繁榮,而農業要做的正是研習采礦行業的經歷。這是全球性咨詢公司Advisian西澳部門經理布萊肖(Kerryl Bradshaw)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
根據澳新銀行BlueNotes報告,布萊肖說,農學家可以學習礦業如何獲取投資,成功籌資。他們應當自問,相同的辦法能否用在農業上。
澳洲采礦企業成功了,是因為專注于整個價值鏈,從礦場一直到產品的最終客戶。他們了解,產品要通過一個有序的活動鏈條,每個環節對最終產品的質量都至關重要。錯過一個要素,產品就不能到達客戶手中。一個要素管理不當,產品就不再具有經濟性。
為獲取并保持競爭優勢,并運用信息技術來支持這種優勢,一家公司必須理解自己價值鏈上的每個部分,以及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分銷網絡。
布萊肖指出,在這一點上,采礦業意識到價值鏈本身有其價值。一項投資可以直接投入到礦場這樣的資產上。其它投資資金可以用于改善價值鏈,優化產品,并將產品交送到顧客手中。
“目前農業領域還很難達到這種價值鏈投資。當然,偶然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谷物種植戶合作社CBH就推崇‘聯合思維’。但要依賴一家合作社去發展整個產業及下屬領域并不現實。”
但是,一些星星之火開始閃現。
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報道,2014年12月,中國大型食品與冷凍蔬菜生產分銷企業之一的山東泰華食品公司(Taihua Food)與位于布里斯班以西Ipswich的Churchill屠宰廠簽署合資協議,將現有工廠升級到出口級水平,并增加屠宰工作班次。
布萊肖表示,關鍵的是,泰華食品公司并沒有將屠宰廠作為獨立資產收購,而是投資于價值鏈。包括在中國建設剔骨車間,在澳大利亞建設冷凍用的基礎設施,并為澳洲的雜碎肉提供市場接入。
泰華食品公司使用在中國的廣闊分銷網絡銷售牛肉。從總部所在的山東省開始織就一條冷鏈分銷網絡,可在24小時內向中國的任何城市供貨。
礦業投資人把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都看的很清楚——從礦產到礦地、到加工,以及最終的營銷,環環相扣。布萊肖表示,“現在到了農業吸取經驗的時候,在籌資及吸引投資的過程中調整思維。”
將各個環節分離開看,僅考慮地面上的資產本身,這是個思維陷阱,并且很容易卷入反對“賣農場”的恐嚇運動與激進情緒中。
布萊肖認為,如果投資者有機會投資到一個現成的價值鏈上,目前關于外資所有權的紛擾可能就不是問題了。
“目前,外國投資者在澳洲最直接的路徑是直奔農地資產。我聽聞一些情況下,中國投資者在鄉間驅車察看,然后停在農場門口,嘗試著與農場主談判。交易各方都沒有足夠信息來了解對方需求,結果通常不太順利。
“我想,外國投資者如果能以清晰的手法,同時又調動公眾積極性,應當是最理想的。”
布萊肖表示,價值鏈投資是釋放澳大利亞農業潛能的一種方式,同時能夠克服公眾的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擔憂。
來源:澳華財經在線